浏览数量:2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04-16 来源:本站
分享促进发展 教研引领成长
——栖霞幼儿园石埠湾园东片线上教研活动
栖霞幼儿园 万紫薇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教师对课程故事的理解,拓展教师领域教研的思路。2021年4月16日中午,栖霞区幼教“领域与发展”东片线上研训活动在研训员张海艳老师的组织下于栖霞区栖霞幼儿园石埠湾园如期开展。
本次活动由石埠湾园执行园长时晏婷与舒青、万紫薇两位老师围绕本园园本研训的开展思路与过程以及在园本理念引领下的课程故事开展的过程进行分享。
活动初,时园长以石埠湾园现阶段的特点与难点出发,为老师们一一阐明了石埠湾园如何结合教师与环境资源特点,发挥教师主动性,坚持研训一体化,逐步展开研训活动的过程。其中,时园长以艺术领域教研组为例,分享了教师们对于《指南》解读以及扎染坊创设的过程。分享中,我们能感受到石埠湾园作为一所新园在研训中一直坚持以教师实践为先,结合理论研究,不断推动幼儿园发展。
中班舒青老师以中班幼儿对于“我们的小区”的好奇为基点,与中班幼儿共同欣赏、感受、搭建了自己认识的小区。分享中,我们看到了中班孩子对于自己困难,通过朋友、教师、家长以及自我的支持不断探索,坚持不懈寻求答案的过程,让老师们看到了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小班万紫薇老师分享了与小班宝贝们共同创设属于自己的美工室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对于美工室原有环境的联想,确立了美工室的不同区域,并通过感受、欣赏、表达、创造,与老师共同打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工室。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小班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与日俱增的自主性、自由性,让我们不禁重新思考起环创的意义。
最后,张海艳老师针对本次的教研活动提出了三个问题,并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张海艳老师再次明确了课程故事的意义,课程故事的形成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教师在跟随幼儿兴趣、需要中自然生成的“我们”的故事。
其次,结合万老师的分享,每位教师应该更加深入的思考怎样为幼儿打造一个更有归属感、艺术感、可以对话的环创,而不是只是将幼儿作品变为格式化、固化摆放的“墙纸”。
第三,在生成活动的形成中,教师需要不断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困惑或难以抉择的瞬间,究竟该以怎样的理念进行判断。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深入学习《指南》以及各领域的核心经验,提高活动中对于幼儿具体品质、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的认识。
第四,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发展方式。对于幼儿的游戏,教师不仅要考虑到的是结果性的理性分析,更需要对于幼儿自主、自由游戏过程中体验性发展的进行感性分析。
最后,每个园所都应该再次思考园所领域研究在现阶段中是否科学、合理,并进行调整;同时,更应为幼儿积极开展的生成活动提供相应的园所支持。
课程来源于儿童。当老师的目光聚焦儿童,教育也随之产生。通过本次的活动分享,相信每位教师都学有所思,也会在未来思有所得,得有所做。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17051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