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19-04-04 来源:本站
清明,放假啦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1.放假安排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祀、扫墓和缅怀先烈的日子,我园清明节放假安排:4月5日至7日放假,共计三天。
2.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清明节习俗
扫墓
按习俗,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将食物供祭在墓前,再讲纸钱焚化,为坟墓培新土,折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并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插柳戴柳以辟邪;三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4.清明防火 防于未然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奠先人已成为习俗。然而历年来,因清明节祭奠活动中发生的火灾不计其数,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损失,加上春季又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期和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高发期,因此清明节期间的防火问题尤为重要。
清明节防火注意事项一:
请文明祭祀,选择献花、植树、祭酒、敬茶等安全、环保的方式寄托哀思、祭奠先人。尽量不要在扫墓时焚烧香烛纸钱和燃放烟花爆竹。
清明节防火注意事项二:
祭扫燃放香烛纸钱、烟花爆竹时请远离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文物古建筑、易燃易爆场所、山林、草原,防止引发火灾。
清明节防火注意事项三:
在野外祭扫时,要严格遵守当地野外用火管理规定,切忌乱扔烟头。
清明节防火注意事项四:
扫墓祭祖,请勿在大风天燃放香烛钱纸、烟花爆竹,请清理周围可燃物。扫墓祭拜结束后,检查四周有无未熄灭的火源,及时清理未燃尽的香烛钱纸、烟花爆竹、烟头和灰烬,做到人走火灭。
清明节防火注意事项五:
在外祭扫时,一旦发现自己身处着火区域,应保持冷静、细心观察,附近有水的话,把身上衣服弄湿,可用毛巾、衣物防护口鼻,以免吸入有毒烟气,切忌紧张慌乱和顺风撤离。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17051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