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5-06-14 来源:本站
深耕融合教育 凝聚爱与包容
——栖霞幼儿园融合教育教研活动(四)
栖霞幼儿园 王文露
为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实践,探索特需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支持策略,2025 年6月13日,栖霞幼儿园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融合教育教研活动。聚焦特需幼儿的教育支持方案,通过教学实践、研讨交流等环节,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平台。
活动伊始,李玲君老师带来了关于“特需儿童行为干预和教育干预”的专家讲座视频,教师们共同观看,系统学习特需儿童行为干预与 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在集体教学中的差异化支持策略。讲座围绕地板时光(DIR/Floor time)、结构化教学法(TEAACH)、关键反应训练(PRT)等干预策略,从目标分层、教具优化到互动方式调整等维度展开解析,让教师理解如何运用回合式教学法(DTT)的“指令-反应-应答-停顿”四步骤,在自然情境中强化特需幼儿沟通技能,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后,孔陈玲老师展示了小班音乐活动《我的身体都会响》。活动中,孔陈玲老师巧妙运用身体部位图、音频,带领幼儿探索身体会发出的声音,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幼儿理解身体不同部位发声的方式。针对班级的特需幼儿,孔老师精心设计了个性化支持方案。在脚步律动环节,她特意走到幼儿身边,用缓慢、清晰的语言提示:“小脚抬起来,跺跺脚。”同时亲自示范跺脚的动作,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模仿学习。当幼儿做出正确动作,孔老师会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其积极表现。活动中,孔陈玲老师还运用了图片提示和游戏法,通过情境化游戏、多感官教具操作及个别化指导,引导特需儿童与普通幼儿共同参与学习。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运用身体动作进行发声游戏。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身体部位的认知,提升了动作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观摩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围坐在一起,展开了热烈的集体交流研讨。大家踊跃发言,既分享了在观摩过程中对特需幼儿支持的实践经验,也围绕融合教育中的互动细节提出了深度思考。其中,李玲君老师以“如何通过同伴互助机制提升特需幼儿安全感”为切入点,结合小一班特需幼儿的活动展开深入剖析,迅速点燃全场讨论氛围,教师们就“同伴角色定位”“互助行为引导”等话题各抒己见。
杨嫣园长结合教师们的发言,进行了专业且细致的总结指导。她提出推行同伴结对互助,选拔两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作为特需幼儿的固定伙伴,明确“动作示范—材料协助—情绪安抚”的支持流程,帮助特需幼儿融入班级的活动中。同时教师明确态度,同时引导普通幼儿理解特需幼儿的行为,形成接纳、包容、有爱的班级氛围,让特需幼儿在“可预期—有支持—被接纳”的环境中建立归属感。
此次融合教育研训活动,实现了理论认知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教师专业智慧共生共长的重要平台。教师们不仅深入研习了孤独症行为干预的先进教育理念,掌握了同伴互助机制构建、差异化教学实施等实操性强的支持策略,更在多维研讨中为幼儿园融合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活动聚焦特需儿童发展需求,探索出更科学的教育路径。未来,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耕融合教育实践,让科学的干预策略与温暖的教育情怀双向赋能,为特需儿童的成长之路筑牢支持基石。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17051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