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06-08 来源:本站
栖霞幼儿园 梁欣悦
课程故事是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一种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工作,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园科学教研组成员在种老师的带领下于6月8日开展了课程故事分享活动,分享了孩子们在种植园地中的收获和成长。
本次活动由三位老师进行分享。首先,老师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简述了孩子们在种植园地的有趣故事,并从从活动起源、探究过程、活动反思等方面,和大家分享了孩子们在小菜地里的感受、收获和发现。其中,高老师分享了《与椒相遇》,亲切地和我们讲述了孩子在探索辣椒的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尤其是在制作水果皮酵素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刺激感官的经验,也为孩子们提供的是自由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在自然角和小菜地中提供的是感性经验,在摸 、看、说等过程中,能为孩子的科学探索提供良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培养探索精神。
李老师分享了《蚕宝宝“研”究所》,似平常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蚕宝宝观察活动,其实蕴藏着许多的教育契机,《指南》科学领域中明确的告诉我们:“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的自然天性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源头。当我看到孩子们对彩色的蚕产生议论时,我决定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成为幼儿生成性科学探索活动的助力者,基于孩子们的已有经验,蚕宝宝只有白色的,没有彩色的。我组织幼儿开启了一场“蚕宝宝是什么颜色”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在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每一个教育契机逐渐引导孩子成为故事的小主人。
施老师分享了《你好!小蝌蚪》,幼儿通过喂养小蝌蚪,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生命与生长,激发幼儿尊重生命、爱生命的情感。其次,遇到困难或冲突时,幼儿能提出问题,并尝试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小蝌蚪,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最后,知道科学喂养小蝌蚪的方法,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并在喂养中,关注蝌蚪在自然环境下生活的成长变化。
在分享活动中,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对各位老师的课程故事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其中丁老师认为有的老师能够注重幼儿经验的生长,通过表征、观察记录等多种形式记录幼儿的收获;王老师认为李老师活动很丰富,能用不同的形式带孩子及时发现问题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梁老师认为课程故事的题材要小,应抓住一个点进行开展,故事的内容要饱满,既要有故事就要有高潮。
分享活动结束后,种老师也给予了大家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她表示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开展活动,能看到老师们的教育智慧和不断在创新。并且也对大家带领孩子们开展活动时活动推进给与了一些建议,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加关注幼儿的成长,初步推进活动的发展,进一步见证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和发展。
此次课程故事分享活动,是一次具有实效性的思想交流会,是教师们互相分享、互相交流、互相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展、推进、反思、总结的能力,为下阶段课程建设提供了资源,课程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会努力成为一名追随者!追随儿童,让课程自然生长。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17051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