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11-21 来源:本站
——栖霞幼儿园石埠湾园园本研训活动(四)
栖霞幼儿园 冯恋
为全面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幼儿园应积极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儿探索的教育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独特价值,创设以儿童视角的游戏化环境。我们于2024年11月21日开展了以《共研环境 “桥”见儿童》为主题的园本研训活动。
活动伊始,教师们观摩了由大一班陈文萍老师在桥艺馆组织的活动,在她的引导及鼓励下,孩子们在泥与石区域中自主分成两组,分别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砖砌桥与泥制桥的制作,一组孩子们熟练调配混凝土,调好后利用刮刀进行桥的黏合,另一组幼儿则挑选合适的材料对桥周围的环境进行创设与布置,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忙的不亦乐乎。
中午时分,教师们聚集在会议室,就上午的观摩活动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了理论学习。首先,教师们在杨锦宇老师的领读下,学习了《幼儿探索性环境创设》第二章 “支持冒险性思维的环境”的内容,并请教师们结合桥艺馆中幼儿用新颖的或“冒险的”方式使用材料的行为进行举例。冯老师说到:“孩子们在桥艺馆的工具使用上,如:锯子、胶枪、切割刀的操作中存在一些冒险,在动手操做探究的过程中能掌握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葛老师说:“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在泥与石区域,孩子会用一些自己感兴趣但是在成人看来似乎不那么好用、也不太合适的工具去挖取泥沙并进行搅拌,他们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材料是否适合并获得经验的提升。”教师发言后,吕老师总结说:“冒险性想法更有助于创新性活动的出现,善于进行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教师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各种可能性,风险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刻都存在,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幼儿需要也想要进行的所有活动,我们需要学会对幼儿说‘好的’,以幼儿想法为重。”
随后,陈老师就上午的游戏活动情况介绍说:“桥艺馆的活动开展前,我带领幼儿去参观了环境与材料,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对拱桥产生了兴趣,之后我便帮助幼儿了解拱桥的结构特点。幼儿针对桥艺馆的材料进行调查后,随即选择材料开始制作。他们自主分成了砖块组和陶土组。砖块组幼儿利用砖块搭建拱桥,在制作过程中调整了桥面宽度、增加拱洞、修改拱桥对称,丰富拱桥周围环境装饰。陶土组幼儿分工合作,捏制了拱桥的各个部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接着,教师们根据上午现场观摩桥艺馆活动的内容,围绕“游戏材料与环境创设”话题展开讨论。
话题一:从幼儿参与度、行为表现、学习成果三个方面,判断环境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是否适宜有效?
参与度:
1.幼儿对桥的搭建兴趣高、参与性强,在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去添置树木、行人,有幼儿用粘土做河水,在创作过程中,有少部分幼儿易被干扰,持续性不强。
2.幼儿从始至终沉浸于制作当中,(陶土组)幼儿能够分工合作,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度高。
行为表现:
1.幼儿有探索的积极性和能力(瓦片当栏板、卡纸做拱洞等)。在活动中幼儿分工明确,制作桥梁的各个部分。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树倒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寻求办法解决困难。
2.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桥的名称?用什么材料?
3.部分幼儿遇到问题时会直接向教师寻求帮助,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
学习成果: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知道桥梁的结构的对称特点。掌握了和水泥以及涂抹技能。
2.幼儿对陶土的揉、搓、团等动作发展得到提升。
话题二:基于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的观察,你对材料投放有什么建议?
1.多提供粘土、木棒等长短不一的自然物,避免重复行为消耗幼儿耐心。
2.(陶土组)幼儿添加上的树木会倒,加固的材料需要进一步丰富。
3.材料投放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思考,可以用单独的桌子或是小推车摆放多余的材料,充分利用空间。
4.陶土对于大班幼儿是否有些简单?搭建材料需要增添。设计图的内容可再丰富,提升幼儿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
活动的最后,吕老师就本次学习及观摩再次强调了在材料的提供时,我们教师需要基于实践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及需求,多听、多看、多思考,进一步促进幼儿在桥艺馆中有意义地学习。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17051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