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9-13 来源:本站
教以启智 研以求真
——栖霞幼儿园石埠湾园园本研训(一)
栖霞幼儿园 吕凡敏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展业发展,赋能教师成长,更好地帮助教师以“儿童”的视角创设桥艺馆游戏环境,2024年9月13日,在组长胡静雯、吕凡敏老师的带领下,栖霞幼儿园石埠湾园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开始前,教师们先填写了桥艺馆环境材料现状调查问卷。因此,经过审议,活动一开始,胡老师根据调查现状确立了本学期园本研训的研究主题:儿童视角下桥艺馆环境创设的研究,并邀请教师们逐一阐述自己的困惑。姜老师是本学期新加入的老师,她表示:“作为新老师,我从来没有开展过桥艺馆活动,甚至对于桥都不太认识。”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同样新加入的两位老师的共鸣,对于桥文化下桥的种类、技术发展等知识的匮乏难以支撑教师在桥艺馆与幼儿共同活动。有过桥艺馆活动经验的葛老师认为:“桥艺馆的材料种类较多,但每种材料数量有限,有的才来用了就没有了,有的材料我们老师都不太会使用。”冯老师则提出自己的想法:“上个学期我们班用石灰拌水制作混凝土,孩子们一开始也不会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制作桥的过程中摸索、学习,够来孩子们还将这些宝贵经验做成了海报,放在墙上,是一个不错的借鉴方式。”调查发现,教师们均能认识到环境对于儿童游戏的重要性,教师对于桥艺馆环境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材料上,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使用方法、种类、名称等。
随后,根据教师对于桥艺馆材料功能、使用、陈列方式等方面的疑惑,教师们在胡静雯和吕凡敏老师的组织下,现场参观桥艺馆环境,对泥与石、木与竹、现代科技各个区域的材料、作品等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和探索。并在之后完成《栖霞幼儿园石埠湾园桥艺馆环境与材料调查表》,在其中记录下各个分区的名称、材料,并分别对其提出调整的想法。
活动的最后,教师们围绕“环境创设”话题展开讨论。
话题一:原来的老师基于前期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新来的老师在实地参观了解过桥艺馆后,你对桥艺馆的环境和材料有哪些看法与问题?
老师们基于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进行了阐述。
1.适当展示儿童海报,减少教师成人痕迹。
2.材料品种可及时添加。
3.桥艺馆中有锯子、胶枪等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可以添加手套等保护性材料。
4.材料种类很多,但是没种数量不多。
5.幼儿对于桥艺馆中的材料使用上有存在困难的情况。比如木片的尺寸,材料之间的粘合性。
6.小班的孩子对材料不了解,前期只能以欣赏为主。
话题二:你觉得怎样的桥艺馆环境可以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1.有隐性教育支持的环境。例如有深入桥梁构造的原理,由浅入深,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供幼儿探索。
2.关注整体发展的环境。桥艺馆虽然名字中有“艺”字,但是也要关注活动里幼儿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使用各种工具需要手部灵活、游戏中有同伴的商量和合作、突破自己克服苦难、坚持完成任务等等。
3.材料安全、丰富的环境。种类丰富、安全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创造。例如,提供纸和笔可以让幼儿在开始搭建前画好自己想搭的大桥草稿图,树枝、胶带、胶枪、锯子等一系列丰富工具与材料可以让孩子们为搭建大桥做出更好的准备。
4.开放自由的环境。幼儿能自由交流讨论,各材料可操作性强,有水资源等的支持与配合。
5.引发幼儿好奇和质疑的环境。幼儿能在制作中发现问题,思考并去想办法解决。
话题三:基于你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你觉得桥艺馆的材料可以怎样调整?
1.小班的缪老师:小班幼儿对于桥梁的认知比较浅,所以可以以启发和欣赏为主。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提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和能力。
2.小班的杨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供大家欣赏的步骤图,玩法的参考之类的。 也可增加一些半成品。加一些辅材。
3.中班葛老师:就目前我班幼儿的游戏情况来看,可以在材料上增添一些小手套或者是其他可以保护幼儿的工具与材料,以防幼儿不小心在运用一些较为危险的工具时烫伤双手或者身体其他部位。
4.大班姜老师:材料可以再细致的分类,土类搅拌比较困难,陶土使用较多,但材料少,多提供一些陶泥等。
最后,吕老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总结,通过实地观察,老师们审视了桥艺馆环境的材料、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从适宜性、安全性、参与性等原则出发,积极地带入儿童视角,思考幼儿在游戏中的感觉和体验,提出了建设性的调整方法,这种儿童观念和教育理念值得肯定。但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积极关注幼儿在桥艺馆活动中的真实表现,询问幼儿对于环境的意见,在环境中更多地体现幼儿主动学习、发展的痕迹。
教无止境,“研”绵不绝。本次教研活动初步凝练了桥艺馆环境创设的思路,为本学期教研活动明确了后期不断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在教育的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17051995号-1